到2025年,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200億元以上,年均增長10%,占GDP比重超過30%,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270億元以上,占GDP比重達到7%左右。創建3個以上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,數據中心機架規模超過10萬架,深度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,布局合理、規模適度、綠色集約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全面建成。培育建設3個以上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,企業上云數超過4000家。推動實施74個數字經濟領域重點項目,完成投資158億元。經過三年努力,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特色化、集群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,數字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,產業數字化水平持續提高,對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。
附件:關于印發青海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
【聲明:轉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�!�
對當年培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;對被認定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,給予不高于20萬元一次性獎勵,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不高于50萬元一次性獎勵
寧政辦〔2022〕23 號,金融業的社會經濟核心地位日益凸顯,在不同層次掛牌交易的企業達到 257 家,全市債券發行規模 86.12 億元
青政辦〔2022〕23號,加強重點區域和礦種管控;強化露天礦山規劃布局;嚴格執行最低開采規模;落實新設立露天礦山準入條件
青政辦〔2022〕5號,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,蘭西城市群主骨架支撐作用進一步強化,新興中小城市加快培育,縣城功能持續完善
青政辦〔2022〕12號,闡述了我省能源發展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新形勢,確定了5個方面14項指標,構建了體現我省特點的能源發展指標體系
青政辦〔2022〕13號,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涉及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,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
青政辦〔2022〕25號,建成與文化名省建設目標相適應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體系,紅色文化基因得到有效傳承,青海的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
實施三江源、祁連山國家公園提質項目和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項目,規劃建設青海湖、昆侖山國家公園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監測綜合站點。
加快建設青海高新區教育科創園,建設人工智能研究院、青�?萍汲�、西寧科技大廈等項目,打造經濟技術開發區、青海高新區和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個創新高地
建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,形成與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相適應的制度體系,基本建成法治青海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會,平安青海建設達到更高水平